信息与信息化

从今天开始踏上高项的学习之路!!!

信息是物质、能量及其属性的标志的集合,是确定性的增加
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应世界各类事物存在方式。运动状态等的表征。
 信息不是物资,也不是能力(能量),它一种普遍形式, 表达物质运动规律,在客观世界中大量存在、产生和传递。

信息的特征

  1. 客观性
  2. 普遍性
  3. 无限性
  4. 动态性
  5. 相对性
  6. 依附性
  7. 变换性
  8. 传递性
  9. 层次性
  10. 系统性
  11. 转换性
    And so on...
获取信息可以满足消除不确定性的需求, 因此信息具有价值,而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信息的质量。信息的质量属性如下:
1.精准性
2.完整性
3.可靠性
4.及时性
5.经济性
6.可验证性
7.安全性
And so on...
应用的场合不同,信息的侧重面也不一样!

信息系统



定义:结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以计算机为基础)
信息系统是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和系统实现条件的结合

信息系统抽象模型

信息系统组成

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呈信息的规程等。
从用途来分,可分为以下几类:
1.电子商务系统(淘宝、京东)
2.事务处理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OA、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4.生产制造系统
5.电子政务系统(房产证系统)
6.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通常,软件的生命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
那么同样,信息系统也存在生命周期,大致可简化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等

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划分

4大:立项、开发、运维、消亡5小: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

1.立项(系统规划):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要求作出分析和预测,写成可行性报告。
2.开发

  1. 系统分析: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2. 系统设计: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3. 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

    3.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
    4.消亡阶段

信息化内涵

信息网络体系: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信息产业基础: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社会运行环境: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效用积累过程: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信息化体系六要素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这6要素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
信息网络: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应用: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它直接反应了效率、效果、效益。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
信息技术与产业: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信息化人才:人才是信息化的成功之本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信息化政策和法规、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信息化体系六要素

最后修改:2023 年 07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