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重点

1.质量的概念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符合性质量主要关注的是?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1. 符合规范或要求
  2. 克劳斯比

3.适用性质量是指什么?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1. 指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成功地满足顾客要求
  2. 朱兰

4.现代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

  1. 质量检验阶段
  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5.PDCA循环的两种形式

  1. 大环套小环
  2. 阶梯式提升

第二重点

1.QC小组的概念

由生产、服务及管理等工作岗位的员工自愿结合,围绕组织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环境、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团队。

2.QC小组和行政班组的不同点

  1. 组成上:QC小组是非正式自愿结合的小团队,行政班组是最基层的正式行政单位。
  2. 活动目的:QC小组是提高人的素质、提质增效的质量改进,行政班组是完成产生或服务岗位的任务
  3. 活动方式:QC小组是本班组、跨班组,行政班组是本班组内

3.QC小组的特点

  1. 明显的自主性
  2. 广泛的群众性
  3. 高度的民主性
  4. 严密的科学性

4.QC小组的宗旨

  1. 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3. 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

5.QC小组的作用

  1. 有利于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2. 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和改进质量
  3. 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
  4. 有利于员工间的沟通,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5. 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6. 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促进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
  7. 有利于提高内、外部顾客级相关方的满意程度

6.开展QC小组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 领导层思想重视,行动支持
  2. 群众有认识,有要求
  3. 培养一批QC小组活动骨干
  4. 建立、健全QC小组活动的规章制度

7.QC小组活动的基本原则

  1. 全员参与
  2. 持续改进
  3. 遵循PDCA循环
  4. 基于客观事实
  5. 应用统计方法

第三重点

1.问题解决型课题的活动程序因为什么而不同

来源

2.QC小组活动的目标按来源不同可分为

  1. 自定目标
  2. 指令性目标

第四重点

1.课题的来源

  1. 指令性课题
  2. 指导性课题
  3. 自选性课题

2.选题的要求

  1. 小组能力范围内,课题宜小不宜大
  2. 课题名称直接,尽可能表达课题的特性值
  3. 选题理由明确、用数据说话

第五重点

1.现状调查对收集数据的要求

应具有客观性、全面性、时效性、可比性

2.现状调查中分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以便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3.现状调查都为什么提供依据

目标设定和原因分析

第六重点

1.依据什么设定目标

  1. 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或要求
  2. 顾客要求
  3. 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
  4. 组织曾达到的最好水平
  5. 针对症结,预计其解决程度,测算课题将达到的水平

2.目标设定应与什么相一致

小组活动课题相一致

3.目标设定的要求

  1. 目标数量不宜多
  2. 目标可测量、可检查
  3. 目标具有挑战性

第七重点

1.怎样进行目标可行性论证

应设定目标后进行目标可行性论证,可考虑下属内容

  1. 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
  2. 组织曾达到的最好水平
  3. 把握现状,找出症结,论证所需解决的具体问题,以确保课题目标实现

2.目标可行性论证是不是只能论证症结的解决程度

第八重点

1.针对什么进行原因分析

针对问题或症结

2.怎样进行原因分析

适宜、正确的应用统计方法

3.原因分析到什么程度

将每一条原因逐层分析到末端,以便采取直接采取对策

4.原因分析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哪些

  1. 因果图
  2. 树图
  3. 关联图

5.原因分析可从哪几个方面考虑,以充分展示产生问题的原因

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

第九重点

1.针对什么进行要因确认

末端原因

2.必要时是什么意思

对每个末端原因进行逐条确认,必要时可指定要因确认计划

3.确认主要原因的依据什么

依据末端原因对问题或症结的影响程度判断是否为主要原因

4.判定主要原因的方式有哪些

现场测量、实验和调查分析

第十重点

1.针对什么指定对策

主要原因

2.对策目标针对什么设定

3.如果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如何进行选择

4.如何制定对策表

按5W1H要求指定对策表,对策明确,对策目标可测量、可检查,措施具体

序号主要原因对策
What
目标
Why
措施
How
负责人
Who
地点
Where
完成时间
When

5.5W1H的中文是指什么

见上表

第十一重点

1.按照什么进行实施

按照对策表租条实施对策,并与对策目标进行比较

2.每个对策实施完后是检查课题目标还是对策目标的完成情况

对策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十二重点

1.效果检查步骤都检查什么内容

  1. 检查小组设定的课题目标是否完成
  2. 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对比,判断改善程度
  3. 必要时,确认小组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收集数据的时间段有什么要求

效果检查时收集数据的时间段应与现状调查收集数据的时间长度保持一致

第十三重点

1.经检查如果达到课题目标将进入哪个阶段

A阶段

2.如果没有达到课题目标将返回哪个阶段

P阶段

第十四重点

1.创新型课题针对什么进行选题

需求

2.如何进行借鉴

针对需求,广泛阶段

3.创新型课题的名称如何确定

直接描述研制对象

第十五重点

1.创新型课题的课题目标如何设定

  1. 与课题需求保持一致
  2. 目标可测量、可检查
  3. 目标设定不宜多

2.依据什么进行目标可行对出性论证

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与判断

第十六重点

1.如何提出总体方案

提出可能达到课题目标的各种方案,并对所有的方案进行整理

2.对总体方案有什么还要求

应具有创新性、相对独立性

3.分级方案分解到什么程度

4.对分级方案有什么要求

应具有可比性

5.如何进行方案的选择

应基于现场测量、实验和调查分析的事实和数据,对每个方案进行逐一评价和选择

第十七重点

1.创新型课题如何制定对策表

  1. 5W1H
  2. 选定可实施具体方案

2.对策表中的对策是什么

对策即可实施的具体方案,目标可测量、可检查,措施可操作

第十八重点

1.如何进行实施

  1. 对照指定的对策表逐条实施
  2. 每条对策实施后,应确认对应目标的完成情况,未达到目标时,应修正措施,并按新措施实施
  3. 必要时,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环保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2.如果没有达到对策目标怎么办

修正措施,并按新措施实施

第十九重点

1.创新型课题如何进行效果检查

  1. 检查课题目标的完成情况
  2. 必要时,确认小组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创新型课题和问题解决型课题的效果检查有什么不一样

  1. “创新型”课题是从无到有,意思就是由活动前不存在的事件或产品,经过活动后成为提高工作效率或是增加经营业绩的增值点
  2. 问题解决型”课题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或降低,是在逐步达到更加完美的结果

第二十重点

1.创新型课题如何进行标准化

对推广应用价值的创新成功进行标准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设计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火管理制度

2.创新型课题的标准化和问题解决型课题的指定巩固措施有什么不一样

第二十一重点

1.如何进行QC小组活动成果的整理

  1. 整理过程影视QC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总结提高的过程
  2. 严格按照QC小组活动的程序进行整理
  3. 成果报告要重点突出
  4. 要调理清楚、简明扼要、多用图表、少用文字
  5. 尽量少用专业性很强的名词术语,必要时进行名词解释
  6. 企业情况或小组情况简介应与本次活动课题有关

2.QC小组成果评审的四个基本原则

  1. 抓大放小
  2. 客观有依据
  3. 避免在专业技术上转牛角尖
  4. 不以经济效益的大小作为成果优劣的依据

第二十二重点

1.统计方法的种类和性质

  1. 方法:描述性统计方法、推断性统计方法
  2. 性质:提供特征数据、比较差异、分析影响因素、分析相关关系、确定实验方案、发现问题、描述质量形成过程

2.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分别服从什么分布

  1. 计量数据:正态分布
  2. 计数数据

    2.1 计件数据:二项分布

​ 2.2 计点数据:泊松分布

3.产品质量的异常波动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由系统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4.什么是随机抽样

使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产品)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出来,从而组成样本的活动过程

5.什么是极差

6.质量波动包括哪两种波动

分为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

7.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的概念

  1. 计量数据:凡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可以用测量工具具体测量出小数点以下数值的
  2. 计数数据:凡是不能连续取值的,或者说使用测量工具也得不到小数点以下的数据,而只能得到0或1、2、3等自然数

8.5个统计特征数的计算

  1. 平均数

平均数

  1. 中位数

    中位数方差

  2. 方差

方差

  1. 标准差

标准差

  1. 极差:R=Xmax-Xmin(其中,Xmax为最大值,Xmin为最小值)

9.两类错误和风险

  1. 弃真
  2. 取伪

第二十三重点

1.简易图表方法包含哪几种

  1. 折线图
  2. 饼状图
  3. 饼分图
  4. 雷达图
  5. 甘特图

2.调查表都可以收集什么

用来系统的收集资料、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

3.分层法的两个原则

  1. 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
  2. 层与层之间差别尽可能大

4.排列图的作用,使用条件,横竖轴都表示什么

作用:

  1. 按重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问题的影响,找出关键的少数
  2. 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3. 检查改进效果。在实施改进措施后,用排列图进行前后对比,以此来说明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使用条件:

  1. 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顺序排列而采用的
  2. 横坐标:项目
  3. 纵坐标:左——频数;右——累计数

5.散布图的使用条件,典型图例

要有两组数组,进行描点分析

6.如何绘制流程图

流程图

7.亲和图的使用条件

  1. 必须解决的问题
  2. 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3. 有时间去解决的问题
最后修改:2025 年 03 月 26 日